北京曲劇《離婚》11月上演 排練經歷很長時間
10月22日,記者從北京市曲劇團了解到,以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新創北京曲劇《離婚》將于11月12日至14日晚在海淀劇場首演。
老舍先生曾說:“在小說《離婚》中所用的語言,是我第一次但也可能就是最好的這一次,正是這部小說使我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風格。”《離婚》的字里行間里無不透露著老舍先生獨特的幽默感和對平凡生活的深刻感悟。
北京曲劇《離婚》是貼近原著改編的,描寫了提倡“以婚治國”的張大哥勸阻準備離婚的老李向婚姻妥協的故事。希望展現帶給觀眾的既是一部市民灰色生活的喜劇,也是一幅老北京的市井風情畫。過年、過端午、逛廟會、逛東安市場、吃涮羊肉,種種童心童趣的故事都將展現。
從內容上來說,原著中《離婚》的故事繁復,人物眾多。故事大致有三個部分:老李的故事,張大哥的故事,幾位科員納妾的故事。如此多的內容,一出戲曲顯然無法完整表現,不得不有所取舍。幾經考慮,編劇王新紀把科員們納妾的故事省略,重點突出張大哥的故事與老李的故事?!峨x婚》原是一部喜劇性的諷刺小說,人物和故事都很夸張。從強化喜劇性入手,對喜劇情節和人物做正劇式的合理化,可以讓這出戲更有自己的特點,也為劇團積累喜劇風格的作品。
導演李伯男對記者說,該劇排練經歷了很長時間,創作者們希望能堅守北京曲劇的本體特色,激發曲劇本身的魅力,同時在舞臺美術、空間創造和音樂上,抓住時代審美新的需求,使視聽呈現更加豐富,更加具可看性。他帶領劇組演員認真研讀劇本,體會編劇語境,對舞臺調度嚴格要求。對演員上場前的人物狀態極為關注。經過多日排練,演員的臺詞已經日趨嫻熟,對劇中角色的把握更是成竹于胸。
在飾演老李的演員胡憂眼中,老李是個不善于言表的角色,活在自己的世界,有尋求內心“詩意”的渴望,而曲劇能通過大量唱段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演員李相巋也談了對張大哥這個角色的理解,張大哥熱愛做媒并反對離婚,以“婚姻治國”為理想,是個社會人,善于處人情關系,但在危機來臨時發現關系根本靠不住。
作曲戴頤生向演員們闡述并詳解了自己在樂曲旋律上的創作意圖及曲牌選擇的側重點。在認真聽取演員唱段的同時,親自為演員進行了強音、切分音及延長音的示范,要求演員在保證聲音位置及音色的同時要唱出人物情緒及曲牌特色,在音符的演唱上要注意律動感、在長音的演唱中要注意氣息的調整,并與指揮盛年華就樂句段落的情緒銜接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記者 紀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