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f0lum"><acronym id="f0lum"><input id="f0lum"></input></acronym></rp>
    <rp id="f0lum"><object id="f0lum"></object></rp>

    <button id="f0lum"><acronym id="f0lum"></acronym></button>
  • <button id="f0lum"></button>
    <s id="f0lum"></s><rp id="f0lum"><object id="f0lum"><input id="f0lum"></input></object></rp>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令人矚目 時間跨度約200萬年

      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日公布。經過各地文物部門推薦報名和兩輪專家投票,最終從321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的這100項,是中國百年考古的里程碑。

      其中,舊石器時代5項,新石器時代33項,夏商時期10項,兩周時期15項,秦漢時期16項,三國至隋唐時期9項,宋遼金元時期9項,明清時期3項,時間跨度約200萬年。入選項目囊括了聚落、城址、陵寢、墓葬、洞穴遺址、礦冶遺址、窯址、沉船遺址等多種類型,可以說全面揭示出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維度。

      從學術方向來看,入選項目反映了中國考古學在人類起源、農業起源、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中國早期國家誕生、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成果,都在各自領域解決了重大的學術問題。如北京周口店遺址的考古發現,堪稱人類起源與演化研究的里程碑,直立人階段被確立,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里耶古城的秦簡填補秦律法的空白,“南海Ⅰ號”沉船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直觀證據,景德鎮御窯廠展示了當時世界手工制瓷業的最高水和產業模式。

      新石器時代考古是中國百年考古蔚為壯觀的成就,入選項目多達1/3,即是明證。以仰韶村、西陰村、半坡、裴李崗、賈湖、馬家窯、牛河梁、城頭山、崧澤、良渚、石峁、陶寺、石家河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項目,顯示了中國不同區域在文明化進程中的交流與融合。

      入選的100個項目中,有不少并非單次的“發現”,而是同一遺址多次發掘的綜合研究成果。如仰韶村遺址,100年來共經歷過4次發掘。1921年的發掘,仰韶文化被發現,成為中國第一個被命名的考古學文化。1951年第二次、1980年第三次考古發掘明確了仰韶文化的質和面貌,確定遺址還存在龍山文化。第四次發掘于2020年8月重啟,至今仍在進行,為多學科多技術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寶貴材料。

      幾年來,有不少重要遺址都在重啟發掘,如凌家灘、牛河梁等。重啟現象說明,中國考古學在百年之際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人們認識到重新深入研究的必要,科技的發展也讓考古學家有能力從新的發掘中提取出更多信息。

      隨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一起公布的,還有“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優秀項目”。由中國考古學會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委員會提名,經線上投票,從已掛牌的考古遺址公園項目中遴選出了5項:北京周口店遺址、浙江余杭良渚遺址、福建三明萬壽巖遺址、四川成都金沙遺址、陜西秦始皇陵。(周飛亞)

      加載更多>>
      責任編輯:qn010

      頭條推薦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