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f0lum"><acronym id="f0lum"><input id="f0lum"></input></acronym></rp>
    <rp id="f0lum"><object id="f0lum"></object></rp>

    <button id="f0lum"><acronym id="f0lum"></acronym></button>
  • <button id="f0lum"></button>
    <s id="f0lum"></s><rp id="f0lum"><object id="f0lum"><input id="f0lum"></input></object></rp>

      新見解!早期宇宙星際間重元素起源揭示

      清華大學天文系通過毫米波陣列觀測發現,宇宙早期星系際介質中的重元素,可能起源于上億個太陽光度的大星系的反饋作用,這一發現挑戰了國際上現有的星系形成理論。

      在宇宙中,絕大部分物質不在星系里,而在星系之間,被稱為星系際介質。在觀測宇宙學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理解早期宇宙中的重元素(例如碳、氮、氧元素)從何而來以及它們是如何到達星系際介質中的。

      清華大學蔡崢教授所領導的一個研究項目,利用國際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位于智利北部的ALMA陣列,對“宇宙早期重元素起源”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該團隊發現一個候選星系,星系與氧吸收體的距離約6萬光年。將這個星系與國際上流行的宇宙學數值模擬理論進行對比發現,要比理論預言的重1—2個數量級,且該星系與其金屬吸收體的相關距離也超出理論預測的1個量級。這一觀測清晰地表明,大質量星系對宇宙早期重元素起源的貢獻比先前的想象重要得多。

      相關研究成果于9月27日在線發表于《自然—天文》。該文研究結果為宇宙早期重元素起源之謎提供了新的見解,為理論提供了全新的觀測挑戰。(記者劉少華)

      加載更多>>
      責任編輯:qn010

      頭條推薦

      關注